近期,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经济排名再度成为热议话题。作为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各城市在GDP总量、产业升级、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激烈角逐。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,苏州、南京、无锡稳居前三甲,但南通、常州等城市增速亮眼,区域竞争格局正悄然生变。本文将带您剖析这一排名背后的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。
苏州以超过2.4万亿元的GDP继续领跑全省,其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制造业+外向型经济”的双轮驱动。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集聚了生物医药、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,而昆山、太仓等县级市则通过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制造巩固了县域经济优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苏州正在加速布局数字经济,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突破18%。
南京作为省会城市,以13%的第三产业占比凸显其服务业优势,金融、软件信息服务贡献显著。而无锡则凭借物联网、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稳居第三,人均GDP甚至超过部分一线城市。两城虽体量相近,但南京侧重科教资源转化,无锡则更注重产业链协同,形成了互补竞争态势。
南通、常州、徐州等城市正通过特色化战略缩小与头部差距。南通依托通州湾新出海口,海洋经济增速达9.2%;常州新能源产业爆发,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;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,装备制造与跨境电商表现突出。这些城市在细分领域的深耕,或将重塑江苏未来的经济版图。
尽管苏南地区优势明显,但苏中、苏北城市如盐城、宿迁等仍需突破交通、人才等瓶颈。江苏省提出的“1+3”重点功能区战略(扬子江城市群+沿海经济带、江淮生态经济区、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)正在加速资源流动,未来能否实现更均衡的发展,将成为衡量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。